当前位置:
首页
--
聚墨斋随笔
【文章列表】
● 情结高原的韩书力
● 杜滋龄印象
● 读名家笔下的马
● 我求王镛墨迹
● 忆 古 元
● “怪人”石开
● 马一浮书法
● “甲骨泰斗”潘主兰
● 复得邱振中墨迹
● 周韶华艺术常青
● 周怀民的“太湖漁歌”
● 林散之与沙孟海
● 假画引来的真迹
● 邵飞其人其画
● 石开的书法与篆刻
● 山水画家杨石朗
● 南“萧”北“游”
● 《赤壁泛游图》珍藏传奇
● 张 朋
● 冯远与唐勇力
● 郭全中、王炎林和邢庆仁
● 借古开今 创造真境
——何加林的山水画艺术
● 怀念钱君匋先生
● 杨春华的国画艺术
● 陶博吾走出百年孤独
● 津门画坛美 风韵尽入藏
——喜得何家英人物画
● 率真恬静平和
——林海钟山水画浅识
● 军旅才子 成就瞩目
——读张道兴人物画
● 读画拾零(五篇)
● 花鸟画家何水法
● 刘海粟——中国画坛的奇迹
● 优美的线条 清新的意境
——杨延文山水画赏析
● 胡伟,张进,梁铨三画家作品收藏小记
● 感受汪伊虹
● 画坛两个张建中
● 范扬与他的“范式”山水
● 诸暨“四老”
● 又见刘继潮
● 楼国明其人其艺
● 我眼中的朱仲夫
● 我读冯今松
● 巴玛扎西及其超现实水墨
● 徐希的水墨情缘
● 画家与牛
● 书法奇才白砥
● 一幅珠联璧合的清韵图
● 石齐与《马背少女》
● 我所认识的周砥卿先生
● 三石楼主曾宓
● 我收藏一套富冈铁斋书画尺页
● 白沙村庄主人桥本关雪
● 余任天的艺术人生
● 新西兰旅行日记两则
三石楼主曾宓
杨夫林
大约1994(甲戌)年5、6月间,我通过朋友把曾宓邀请到绍兴作画,随行的有浙江画院张华胜和浙江出版总社张卫民两位画家。为出于方便考虑,当时我把他们安排在离我家很近的市民政系统下属一家叫“福乐院”的酒店。酒店很普通简陋,吃住简单,曾宓一行三人无提出任何要求,并表示满意。曾宓还说只要干净,能画画就可以了。初次见面,曾宓的言行让人无不感动,并留下深刻印象。同时,也消除了因当初感觉酒店安排不周而心存的忧虑。入住酒店并作稍事休息后,曾宓即站到临时搭起来的画桌前,展开宣纸,率先开笔画画。这已是20多年前的事了,此情景,至今历历在目,实在难以忘记。
曾宓,号三石楼主,1935年生,福建福州人。1957年考入当时的中央美院华东分院(今中国美术学院)中国画系山水科,毕业后分配至杭州王星记扇厂,从事美术设计。1984年调入浙江画院为专职画家。之后,曾宓就活跃于中国画坛,并数度跨出国门开展艺术交流。1991年,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人画展。同时应邀到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讲学并举办个展。1994年又应邀在德国慕尼黑、法国巴黎举办个展。曾宓的画,属于中国文人画中大写意一路,立足于传统,同时借鉴吸收西画中的养分,终于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画风。
曾宓作画,不同于其他画家,他用墨特別讲究,经常从市场上去收集陈年老墨,经过蒸、磨等,制成宿墨。因此,曾宓平时习惯于用宿墨写字作画,力求使画面更饱满、丰厚和强烈,创造出一种新的意境和风格,这在他的山水画中尤为突出,效果显见。
曾宓的山水画,自成一格,墨色运用上,干湿有度,极尽其简,无刻板。他而且往往把宿墨使用的范围扩展到整个画面,使画面的层次感愈发分明,更具有力度,从而达到空灵与充实兼而有之的完美境地。从整体观赏曾宓的山水作品,既有一种苍茫的感觉,又有一种滋润的味道,传统却又现代,极具文人气息。
除山水外,曾宓也画花鸟、人物。他画花鸟,尤其注重笔墨意趣,画得活泼、轻松和洒脱,又不失大气,是一种真性情的表达。我收藏其中有一帧曾宓的蕙兰图,以全水墨写成,当时我现场观看了此画创作的全过程,只见他乘兴挥写,一气呵成。此幅兰图,讲究笔墨情趣,骨力劲健,沉着酣畅,形神兼备,有一股极强的穿透力,足见画家的学养与品格。无疑,这是一幅难能可贵,不可多得的兰画佳构。曾宓画人物,更是独辟蹊径,不同凡响。我见过他画的不少水墨裸女、水墨人体,特别出神,每画形态各异,优雅脱俗,不拘一格,令人叹为观止。可以说,他的人物不比他的山水逊色,甚至更富有情趣,远胜某些专业人物画家的绘画技艺。
晚年的曾宓,脚步没有停下来。如今83岁高龄的他,已减少作画,而用更多时间转到书法创作上。近几年,曾宓创作了大量书法作品,行、草、隶、篆以及小楷应书尽书,有时而且把各种书体写到同一张宣纸上,打破俗套,独一无二,把书法推到了一个无极的境界。去年,曾宓在杭州开了一个书法展,场面轰动,展厅内仅六尺整纸大尺幅书作就有20余件,水墨交融,灵动自然,大气磅礴,令观者兴奋不已。在欣赏曾宓书画作品的同时,祝愿老先生健康快乐,艺术常青。
2017年7月19日 写在绍兴
浙江省绍兴市聚墨斋 版权所有
联系电话: 139575335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