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怪人”石开
|
杨夫林
|
|
在中国书法界、印坛乃至收藏圈, 对石开的议论不可谓不多, 众说纷纭, 莫衷一是。内容涉及他的艺术, 也有关于他的平生处世等等。我对石开的印象是, 说为人, 他心胸坦荡, 能直面人生, 不人云亦云; 论艺术, 他苦心求索, 标新立异, 不步人后尘。石开每创作一件作品, 从不应付了事, 都是用心用脑, 极端认真负责。按他自已的话说, 是“出于为子孙着想, 我希望今日的名家们能将佳作更多地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。” 当然, 石开确实也怪, 怪得与众不同, 怪得有人说他傲气、不近人情, 甚至狂。这里随便举几件事例, 看看言之有理无理? 事例之一, 据说石开写字刻印挂单卖艺, 明码标价。但遇上社会名流和要人求字索印者, 要加倍收费, 名曰:“身份费”。此为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。若是这种差事落到另一类书家画家头上, 岂不是一件求之不得的“美事”, 写好画好后亲自送上门去还来不及, 怎好开口收取润费? 事例之二, 甲戌春月, 绍兴举办国际书法节。期间, 拟开一个书展, 出一本集子, 作为书法节内容之一。因此, 特邀全国当代重点书法名家奉寄一件作品。由于书法节是政府行为, 言明书家所奉作品不付稿酬。那天, 组委会一位经办人员找上门来, 请我提供石开详佃地址, 以便联络。我如实相告。组委会信函发出后不久, 全国各路书家所奉墨宝陆续到位, 惟石开寄来一纸简单信函, 告曰:“先汇润笔, 再寄作品。”弄得组委会那位经办者哭笑不得, 无奈自己掏钱换来作品。 事例之三, 早些年, 沪上一位颇负盛名的国画家请石开一次刻印十枚, 当时心情激奋, 表示愿以自己的国画作品按件換之。谁知, 此言通过中介人传到石开耳里, 被石开断然拒绝, 石开要求对方依据所订润例照章付费。我为石开这一举动着实感到惊讶, 又为石开沒換来画作深感惋惜(因当时这位画家的作品以单件论价, 远远高于石开的印章)。可是, 石开不这样认为, 他说:“别人喜欢我的印章, 不等于我喜欢别人的画。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价最高又何以而谈? 不如人家自己卖了画付我稿酬, 岂不更好?!” 以上仅举三例, 似乎都与润格相关, 孰是孰非, 留给读者品味思考。 石开本姓刘, 谓刘石开, 生于1951年, 早年進工厂当学徒, 因为自幼喜爱书画篆刻, 17岁投拜于福州名家陈子奋门下, 历时8载。据石开自述, 他从师陈子奋还另有一段奇缘。由于陈先生同宗思想严重, 一度不收异姓弟子。正好当时陈先生生活厄困, 疾病缠身, 又缺钱医疗, 石开便将家父公费领来的药一次次偷去送给陈先生(石开父亲与陈子奋恰巧同病, 用药一样), 时间一长, 陈子奋深为感动, 看石开心诚意切, 于是收下他为入室的关门弟子。如今细想, 陈先生慧眼识珠, 正是这位关门弟子学有大成, 成为先生的传人, 给先生增添光彩。
| |
一九九八年六月一日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