复得邱振中墨迹
|
杨夫林
|
|
我与邱振中不熟悉,而且至今尚无谋面,但我与邱先生却另有一段奇缘。 大约1993年初夏,市文化部门一位职员欲出让一批个人书画藏品,得知我有意收藏,就整体送到我的手上。我一件一件细心翻检这些作品,因大多对我不具吸引力,便介绍给其他朋友了,只其中一件书法作品引起我的注意。这件书法为四尺开三直书条幅,写的内容记得是唐诗句子,只因这件作品无名款也无印章,留下一大遗憾,但明眼人一看,便知是邱振中墨迹无疑,我最终谈妥价格将这件“半成品”书法要了下来。 平心而论,偶得邱振中书作是一件幸事,我曾兴奋一阵子,因为邱振中墨迹在民间流落极少,难得一遇,但收到的是一件半成品书法,把玩之余,心里难免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。为此,我曾设想过好几种方案,或借出差机会去邱先生府上拜会并请他补款盖章,可无人引荐,非亲非故,担心吃闭门羹,遭遇难堪,这可不是个滋味。最终还是选择把作品直接寄去的办法,此举虽有强人所难之嫌,自觉不妥,但出于不得已而为之,兴许能得到邱先生的理解。于是,大约在购进此作一年后,我给邱振中郑重地写了一封信,说明原委,连同这件书作一起挂号寄出。谁知,这一寄,如石沉大海,杳无音讯。开始时,我还隔三差五地写信去问,然而始终见不到回音,最后我只好自认了。 在我的印象中,邱振中在当代中国书界堪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才子,博学多才,令人敬仰。不仅他的字写得好,尤其他的草书用笔多姿,布局自然,灵秀典雅,自成一格,而且更因是他的书学理论造诣精深,论著出版不断。邱振中出道很早,成名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。他198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 (现中国美院) 书法研究生班,是中国书法史上设立学位制的首届硕士研究生,导师为沙孟海。与邱振中同时毕业的另有四位,即朱关田、祝遂之、王冬龄和陈振濂,都是当今中国书坛成就卓著、声名显赫、令人瞩目的腕级人物。如今“丢”了邱振中的墨迹,令我大失所望。因为沙氏五位弟子,惟邱振中,另四位的作品我都已藏有数件,可想邱先生的墨迹在我的收藏中有多重要。我希望能出现奇迹。 奇迹真的发生了。时间过去整整五年,1999年3月中旬的一天,我忽然收到邱振中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写来一封信。信不长,现抄录如下: 夫林先生:
您寄来的一件书法早己收到,因为我几年来四处流动,没有及时给您回复,至为抱歉。
那张书法是我在绍兴所写,被迫应酬会议主办者的作品。书法不盖章即有弃去、不承认为作品的含义,希望您以后对无印章的作品,购买时要更为慎重。
那张作品我可以寄还给您(我无法盖印章),或者我另写一幅给您。
因为事隔数年,不知您地址是否有变动。如您能收到此信,请复我一函,我再把作品寄去。
……
邱振中来信言辞诚挚,情真意深,使我不无感动。一月之后,我收到了邱振中用特挂寄来的一帧还散发着阵阵墨香的法书条幅。一件书作,历经五载,“失”而复得,可喜可乐,它必将连同邱先生一片真诚永久珍藏在我的心里。
| |
二○○一年五月五日 |
|
|
|